立即注册 登录
ai.art 返回首页

地雷上下班的个人空间 http://www.ddgbr.com/?6413 [收藏] [复制] [分享] [RSS]

日志

以辩证的书法观认识传统与个性---管峻与啄木鸟关于传统与个性问题的分岐解读

已有 648 次阅读2010-12-1 19:49 |系统分类:文章|

                      本文作者:徐光普
  以署名为啄木鸟的先生(姑且称为先生吧)在2005年第14期《书法报》发表了题为《传统的迷宫和出口》的文章,对《书法报》第9期刊登的《管峻答记者问》中有关传统与个性问题提出了诸多异议。窃以为,啄木鸟先生的异议虽有可贵之处,却多有误解和偏颇之言,故直陈己见,以求共识。
  对传统与个性的认识问题,实质是对传统的继承与创新关系的理解问题。啄木鸟先生对此有一个极为恰当的比喻。他把传统比作一个庞大的迷宫,认为从迷宫里“拿到足够的宝贝,凭自己的智慧和努力,找到它的出口”,是我们的终极目标。这一观点无疑是正确的。但由于啄木鸟先生对《管峻答记者问》 缺乏整体的辩证的理解,致使他在进入管峻书法观的“迷宫”后,却并未找到“出口”。
  关于对传统的认识问题,管峻认为,“不要怕太像古人,就怕你不像古人,如果你有本事到跟古人相差无几时,我不相信你没有自己的想法。”虽然句中“相差无几”一词概念模糊,但此言中学书务似,入古求新的观点很明确。管峻只是对此观点作了通俗的解释而已,而啄木鸟先生却据此提出了“难道越像古人就越好,不像古人就不好吗?馆阁体像古人难道就好吗?王羲之、颜真卿-----不像古人难道都不好吗?”的问题,并且认定,一个人只要不太笨,临上几十年的法贴,“唯一的想法可能就是究竟我哪里还不够像”。我很疑惑,从管峻之言如何能够得出上述带有严重逻辑错误的结论。笔者以为,只有从“究竟我哪里还不够像”的一次次探询中,才能深入挖掘传统蕴藏的智慧和技巧,一步步接近传统,进而得到新的发现,产生新的认识,拥有自己的想法。这种“自己的想法”,是创新意识的自然涌动,是作品出新的准备和开始,而并非所谓“究竟我哪里还不够像”。显然,啄木鸟先生没有从师古与出新的辩证关系出发理解管峻的书法观,而是将继承与创新孤立和对立起来,把像和传统、不像和创新等同起来,从而得出了错误的结论。啄木鸟先生称“管先生对传统的维护还缺少辩证法的支持”,恰恰相反,是其自身对管峻书法观的理解还确少辩证法的支持。
  关于对个性的认识问题,管峻认为,“我理解的个性就是与众不同”,“凡是一哄而上的肯定不属于个性”。确如啄木鸟先生所言,“一哄而上”是一个让人难以理解的模糊概念,但是结合管峻对个性的认识观点,我们不难理解,一哄而上是指忽视书法传统内涵,盲目追随流行书风的现象。然而,啄木鸟先生却上升到历史的“高度”,把历史上学二王学颜真卿人多的现象理解为一哄而上,这显然是断章取义、偷换概念的认识结果。管峻在答记者问中强调“个性必须存于共性之中”,同时坚信,“新不是创出来的,而是一种自然过度。”由此,我们有理由认为,管峻所言“我的个性就是不想把自己的个性凌驾在古代大师们的头上”,其字面含义,是追求在对传统的接近与超越中实现一种自然过度,而不是抛开古代大师凭空创新。可见,啄木鸟先生认为的“这种所谓个性是人的性格,不是人的个性”,显然是对管峻个性认识的一种曲解。
  笔者认为,管峻先生对传统的理解和把握是正确的,作为一位年轻书家,他对传统的那份虔诚的挚爱确实难能可贵;啄木鸟先生主张最大限度地挖掘传统的内涵,并且融入自己的思想,找到传统迷宫的出口,其创新意识亦非常可取。但更为重要的是,作为一名艺术家,应当确立一种辩证的艺术观,以辩证的规律把握创作,以辩证的眼光品评作品,以辩证的方法研究书论,以辩证的观点认识书家,从而引领书法思潮走出传统的迷宫。

路过

鸡蛋

鲜花

握手

雷人

评论 (0 个评论)

facelist doodle 涂鸦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立即注册

QQ|站点统计|手机版|小黑屋|ai.art   

GMT+8, 2024-5-16 03:07 , Processed in 0.031953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