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7056|回复: 2

[夏商周] 谢稚柳 江村霁雪图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4-5 20:43:4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中国吉林延边朝鲜族自治州

马上注册,查看高清大图 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谢稚柳 1947年作 江村霁雪图.jpg
 楼主| 发表于 2009-4-5 20:44:33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吉林延边朝鲜族自治州
  万松居士 发表于:08-08-29 21:25   
谢稚柳 1947年作 江村霁雪图
谢稚柳《江村霁雪图》
文人画是中国绘画史上的一个专称,它既不同于山水画、花鸟画等是以描绘的对象来划分,亦不同于写意画、工笔画等是以绘画技巧来区别。文人画是中国绘画中山水、花鸟、人物等各种绘画的一个交汇,它更多的是文人借描绘画中的自然景物来反映自身的心灵感受,文人画在画中带有文人情趣,画外则流露着文人思想。著名画家陈衡恪所说的“不在画里考究艺术上功夫,必须在画外看出许多文人之感想”就是对文人画最好的诠释。
文人画最大的特点就在于“以画表意”,作者往往通过绘画来抒发个人感情,而后人在观画之馀,亦能在画里画外直观地体会到作者的心声。正是这种文人画所特有的性质决定了文人画的作者除了具有高超的绘画技巧之外,还必须具备深厚的文学功底以及多元化的文化素养。综观历代的文人画家,从唐代的大诗人王维,到宋朝的苏轼、黄庭坚、米芾父子等,再到元代的黄公望、王蒙、倪瓒、吴镇“元四家”以及明清时期的沈周、文徵时、八大、石涛等人,无一不是精通诗、词、书、画的一代大家。而《江村霁雪图》的作者谢稚柳,正是20世纪杰出的文人画代表人物之一。
谢稚柳,名稚,1910年生于江苏常州武进一个书香世家,其父谢柳湖,清末秀才,为著名诗人。谢稚柳年少时曾入寄园,随其表伯江南名者钱振钰(字名山)学习经史子集、诗词歌赋,后来得到家藏书画作品的启发,开始着手于笔墨丹青。谢稚柳几乎是一位全能的艺术家,他精通书画鉴定、美术理论、绘画、书法、诗词等各个艺术领域。仅以绘画而论,山水、花鸟、人物、鞍马,他无所不能,且均有独到的艺术成就,可谓博大精深。谢稚柳早年的绘画从陈老莲入手,所绘之人物、花鸟,构图狡杂巧妙,线条简练遒劲,几可乱真。1936年后,他又从临摹宋代著名画家范宽的《溪山行旅图》入手,开始追崇宋人山水,并从此成为中国画坛一代大师。
此幅《江村霁雪图》作于1947年。由谢稚柳本人题款“江村霁雪用宋徽宗法,丁亥春暮为云章先生方家正之,谢稚柳”。画上用印分别为谢稚印(白)、柳白衣(朱)以及迟燕草堂(朱)。款中的云章先生,全名贺云章,出生于旧上海一殷实家庭中,他自幼喜爱书画,并与海上画坛多位名家来往密切,其中著名画家张大千亦为他的至交。据贺云章之子、今年八十七岁的贺圣怀老人介绍,贺云章是通过张大千结识谢稚柳的,而谢稚柳也是在当年随张大千拜访贺云章家时,将《江村霁雪图》赠与贺云章的。
《江村霁雪图》以三段式构图,远景处群山起伏,白雪皑皑,将雪后山川的佳境表现得一览无疑。中段峰峦岩岫拔地耸立,山体奇峰突兀,银装素裹;山头处树木繁丛,绿色荫荫,似乎要在这冰天雪地之间表现其顽强的生命力;山脚下有一村落,村中屋舍也都披上了银装,显得格外清新、舒爽,村中的树木竞相生长,一派枝繁叶茂的景象。近景处为一山坡,坡道两边古树林立,盘曲交错,给人以遒劲挺拔、苍劲古拙之感。又有一红衣老者纵白马于坡上,蓝衣童子紧随其后,望其去处,正是那山脚下的村落,是叶落归根?还是深山访友?绝妙的构局留给人无限的遐思,并使中、近两景遥相呼应,相映成辉,令人不禁拍案叫绝。各景物之间则是大片的湖泊,蔚蓝的湖水反衬着四周的雪景,使天地之间的山水情景得到了完美的平衡。
整幅作品洗练流畅兼得,高远平远相间,空间设置精巧。而更为难得可贵的是,作者在作该画时,将人文气息与自然山水完美的融合,而那寂静、清幽的山水,安逸、详和的村舍也表达了作者渴望避开世俗的纷争,追求一方净土的文人情怀。这充分体现了文人画的特点。这种在山水画中所表现出的隐逸情调,与作者当时所处的历史环境以及个人的境界是相吻合的。与谢稚柳同年所作的另一幅《寒江雪岭图》(曾在香港苏富比举行的2005年春季拍卖会上以238万元成交)相比,《江村霁雪图》在立意上更为高深明旨,意境上也更显清新高雅。
从《江村霁雪图》上的落款可知,谢稚柳在作该画时所运用的是宋代画家宋徽宗的笔法。宋徽宗,名赵佶(公元1082-1135年),宋神宗第11子,宋哲宗弟。哲宗病死,太后立他为帝。在位25年。宋徽宗是中国著名的皇帝画家,在继位前,他就与王诜、赵令穰等书画艺术家交往甚密。继位后,他仍极其喜好书画,曾创作了大量的优秀的作品。其中,出自其手笔的山水画杰作《雪江归棹图》,意境清奇高远,不同凡俗,是目前所知的宋徽宗唯一一幅流传至今的山水画。
据记载,《雪江归棹图》在清代为宫廷所藏,干隆帝就曾于画上钤印。清末民国时期,因社会动荡不安,该画又几经战乱,辗转出宫,后被我国著名大收藏家张伯驹收藏。在郑重所着的《谢稚柳传》中写到,谢稚柳于1945年在西安举行的个人画展上,结识了张伯驹夫妇,并得以在张伯驹家中看到了张氏所藏的书画。而徐建融也在《谢稚柳谈艺录代序》中明确写到:“潘伯鹰先生曾题先生的《山水图册》:‘展子虔《游春图》、王诜《烟江迭嶂图》及宋徽宗《雪江归棹图》,曾皆在张伯驹家,稚柳与馀皆见之。稚柳见诸宋画,其画大进。此册有一帧近《雪江图》,而能以己意变化,是不可及也。’”可见,谢稚柳正是在张伯驹家中见到《雪江归棹图》之后,方开始运用宋徽宗法,并创作出大量的雪景山水佳作,而《江村霁雪图》正是其中的代表作之一。
进一步深究《江村霁雪图》之根本,谢稚柳除采用了宋徽宗在《雪江归棹图》上的笔法之外,更依稀可见宋代著名山水画家郭熙的用笔。
郭熙(公元1023—约1085年),宋代杰出画家,绘画理论家。字淳夫。河阳温县(今河南温县)人。擅山水,初自学,后师法李成,颇受启发,笔法大进。以绘画供奉宫廷,颇得宋神宗赵顼赏识,被授以书院艺学,后升迁待诏。负责考试画工,鉴定宫中藏画等。画山水注重深入体察生活,能真实、细致、微妙地表现出不同地区、季节、气候的特点,得“远近浅深,四时朝暮,风雨明晦之不同”,创造出极其丰富优美动人的意境。
郭熙的山水画在宋代即为一绝,其追崇者多为朝廷上位者。宋神宗赵顼就深爱其画,曾“一殿专皆熙作”。而王安石变法时新立的中书、门下两省以及枢密院、玉堂等墙上的壁画,也皆为郭熙所作。身为神宗11子的宋徽宗,自幼便喜好书画,而当时皇宫内遍殿都是的郭熙的山水画又不可避免地影响着徽宗。因此,在宋徽宗所作的《雪江归棹图》中,也处处可见郭熙的笔意。而参用了宋徽宗笔法的《江村霁雪图》,更是吸纳了郭熙、宋徽宗两者之长。
谢稚柳在作《江村霁雪图》时,先以淡墨染底,渲染出天空及湖泊。而后他又以黑笔勾勒峰峦、山石,并将大片的留白作为雪景,以用来表现出冬季的气候特点,此法与《雪江归棹图》及郭熙目前所流传的《关山春雪图》两图如出一辙。而在作民居时,谢稚柳亦参考了《雪江归棹图》的用笔,先用简约的笔线勾勒轮廓,再辅以黄色以成门窗,同样留白作为雪景。这种典型的雪中屋舍的画法,使得线条更为流畅,皴染更为简练,而谢稚柳一直到80年代依旧保持着这种技法。(参见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89年出版的《谢稚柳八十纪念画集》中的《雪景松泉图》)
将《江村霁雪图》与郭熙、宋徽宗两人流传的《雪江归棹图》以及《关山春雪图》相比较,可以发现三图在绘画技巧及布局上一脉相传,风格也几乎一致。这充分体现了谢稚柳立足于传统精华、迫摄传统精魂的谦虚勤学。然而谢稚柳虽学古但不泥于古,他在借鉴前人经验的同时,也力图冲破古人的束缚,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以树木为例,《关山春雪图》以及《雪江归棹图》中采用的均是郭熙独创的“蟹爪枝”画法,所画枝叉形如蟹爪,杈桠交错,虽行笔清润挺秀,但略显冷僻苍凉。而谢稚柳在《江村霁雪图》中摒弃了“蟹爪枝”画法,先以中锋双勾树木主稦,用淡墨轻扫树身,用浓墨点出节疤,而后再用石青、石绿、朱红等颜料画出青松、蓝叶、红枫等多种色彩亮丽的树叶,联想到该画所作时的季节,谢稚柳的正是将春天万物复苏、生机昂然的景象以直观的形式画入画中,使得画面色彩摆脱了《雪江归棹图》中原先偏冷的情调,而更显得丰富多彩。
再如画中的人物,谢稚柳一改《雪江归棹图》中全部以山水为主体景色的布局,在画面近景中添加了老者与童子,此举既给寂寥静谧的雪景增添了生气,也创造出极其欢快的动感意境。谢稚柳绘画的个性特点,由此可见一斑。
发表于 2009-4-5 21:29:21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河南洛阳
好画,欣赏了,可惜整天忙于生计,疲于生活,没有时间好好临摹先辈的作品呀!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站点统计|手机版|小黑屋|ai.art   

GMT+8, 2024-5-23 15:30 , Processed in 0.057169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