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 杜平让

杜平让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10-29 06:27:25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山东泰安
非常欣赏杜老师的作品,学习
发表于 2010-10-29 09:27:31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浙江杭州
发表于 2010-10-29 10:12:25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河北邯郸
学习!!!!!!
发表于 2010-10-29 10:42:06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山东青岛
欣赏!
发表于 2010-10-31 13:15:44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福建福州
除了表迖敬意,就是感觉有点傻,画那么多干什么,好画一张大家就认了
 楼主| 发表于 2010-11-1 12:10:53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姚姚姚 发表于 2010-10-31 13:15
除了表迖敬意,就是感觉有点傻,画那么多干什么,好画一张大家就认了

[49][49][49][49][57][57]
发表于 2010-11-1 12:24:51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北京
好作品
 楼主| 发表于 2010-11-3 15:31:23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本帖最后由 杜平让 于 2010-11-14 00:36 编辑

幼年生活与艺术
——杜平让对话录之一          作者:冯国伟

雅昌艺术网转载,原文地址:http://blog.artron.net/space.php?uid=148393&do=blog&id=645455###


关于杜平让:

    杜平让,1966年生于甘肃宁县,艺名昴颉。1990年毕业于西北师范大学美术系。1996年结业于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系,1998年结业于文化部首届重彩画高级研究班,2005年结业于何水法中国花鸟画高级研究班。现为文化部岩彩艺术研究中心副主任(委员),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工笔画学会会员,上海美术家协会会员,国内某机构签约画家。
    作品多次参加全国重要展览并多次获奖,编入多种专集并多次发表于多种专业刊物。在全国美术院校、师范院校研究生、本专科生美术作品、论文评奖中荣获优秀指导教师奖。荣获第四届上海十大文化新人提名奖。作品被国内外多家机构和个人收藏。作品《沧桑祭》被国家收藏,作为国礼送给香港政府。参加“中国艺术大展-主题创作展”;“中国艺术大展-当代中国画展”; “世界华人书画展”; “第十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览”; “第十一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览”; “第四届当代工笔重彩画大展”; “第六届全国工笔画大展”;“中国艺术大展赴港作品展”; “首届中国重彩画大展”; “首届中国岩彩画大展”; “第六届全国水彩、粉画展”等等并获奖。在美国、法国、日本、韩国等国家及国内多次举办个展及联展。
    出版个人专著《当代名家艺术观—杜平让-创作篇》、《今日艺术家—杜平让》。作品及简历编入《巨匠之门--中国当代核心画家专集》、《中国当代经典美术全集》、《中国当代美术全集》、《中国当代艺术经典名家》、《新世纪中国文化十年-艺术人物》等重要文献专著。

对话现场:

    2010年7月,正逢兰州贸易洽谈会召开之际,生于甘肃宁县如今定居上海的画家杜平让作为陇籍艺术家应邀回兰参加展览。在饭局与会友间隙,我们约定于7月19日在兰州西北宾馆将军楼412房间见面。
    我与杜平让有过多次不见面的交谈,或在博客文章后,或在QQ上,感觉彼此已经很熟悉了。但文字的交流毕竟不如面对面的交流来得亲切和自然。我们都期盼着这次相约已久的见面。
    下午六点,第一次的风面的我们第一个动作是握手,第一个表情是微笑。正逢吃饭时间,我们在西北宾馆门口的岐山臊子面馆点了“一口香”,一人8小碗的吃法让爱吃面的杜平让直呼过瘾。饭后,在宾馆喝着杜平让沏的香茗,欣赏着他的作品集,我们的谈话进行了五个多小时。
    因为练过舞蹈,杜平让的肢体语言非常丰富。很遗憾当时没带相机,不过不受干扰的谈话进行得非常顺利。
    入境处,茶已冷,夜已深。


对话理由:

     出生于甘肃宁县的杜平让从贫瘠的土地上顽强生长,成为画家。这种生活的际遇与他选择的花鸟画有某种暗合。在画面中,那些植物总是最大可能地舒展着它们的枝叶,为自己拓展着最大的空间。这种暗合使他的花鸟画总有一种茁壮的生命力,不拘一格而意态生动。这种生命的张力在第一次审视中就打动了我。
    而在随后的多次关注中,我看到了杜平让花鸟的丰富性和独特处。这种丰富性体现在他涉猎广泛,画人物、花鸟,涉及工笔、写意,用丙烯也用矿物色。他的独特处在于虽然四面出击,却没有刻意让自己的艺术杂融。如同一棵大树,它的主要枝干四处延展,但它的分枝会郁郁葱葱地交织起来。让我更感兴趣的是杜平让花鸟表现出的一种审美趣向。他抛开了传统的花鸟模式,甚至坚决地把鸟从画面中去除,从而单纯地以植物来表现他对自然界万物生长和自然和谐的理解和关照。这是一种脱离主脉、走向边界的尝试,正是这种远离中心的选择,使他的花鸟画呈现出了当代的视野和思考。
    关注杜平让,我在意于他的生活状态以及由此生长出的艺术空间。本次对话即是在此方向下进行的。谈话共分六部分,涉及他的生活、艺术欣赏、艺术教育、艺术实践、作品解读、个人爱好等诸方面。

第一部分:当时的条件真苦,吃的馒头都长毛,开水泡泡冲冲就吃。


    冯国伟:我查了一下你的资料,发现关于你青少年时期的生活状态介绍的非常少。是有意识回避这一段历史吗?我个人认为一个画家的幼年生活可能会或多或少的影响到他成年后的创作。
    杜平让:也不是,没有人问过我这些。
    冯国伟:我知道你出生在甘肃宁县。你的家庭是个什么样的状态呢?
    杜平让:我们那个地方位于宁县和西峰的一个路口,村子全姓杜。小时候,别人看我们家人不像农村人。我们家整体状态在那个村子里显得很不一样。我爸爸是个复员军人,在供销社当主任,而且很有魄力,经常被派着去管理那些滥摊子的供销社。我妈妈是小学教师,是宁县二中高材生,在校时是学生会主席,她是没机会上大学。
    冯国伟:这一点很有意思。我发现很多艺术家的父母身上都有种与众不同的气质,这一点跟环境无关。
    杜平让:还有一点比较特殊,我们家缺劳力。爸爸在外工作,妈妈是个病身子,还被经常批斗。当时没包产到户,要挣工分。我是老大,十二三岁就开始挣工分,一天给我算0.3个工分。那时个子小,一边上学一边干活,当时累得在马路边一躺就睡着,甚至边干活边睡觉。我很少去回忆,这种东西潜意识存在。
    冯国伟:这种潜意识其实是无法回避的,其实不经意间就可能会出现在你的作品中,尽管你可能会有意不去回忆。这种艰苦的条件下,你又是如何与艺术产生联系的?
    杜平让:我是边上学边挣工分。我小的时候就喜欢文艺。天生爱好。那时学样板戏,学快板。当时有兰州的知识青年下乡,对他们就特别亲近。他们就教我舞蹈,一直上了初中,我都喜欢舞蹈。我文化课一直很好,当时老师对我抱了很大期望。我们当时初中最好的学生都考宁县师范。后来我就考上了宁县师范。在师范我就学音乐、学舞蹈。当时年纪小,声音都没变过来,还属于童声,唱歌都跟女生在一起。
    冯国伟:听你讲起来觉得很有意思,童年的经历就是这样,越艰苦回忆起来越有感受。不过,你这么喜欢音乐,怎么又走上了画家的道路?
    杜平让:也很偶然,当年我一个老师给我画了一张头像。我一看,哎呀,喜欢,就说,能不能跟你学画画呀。当时师范老师都觉得我文化课好,不让我学,而且都监督我。我就偷着学。到了二年级,老师说你音乐和美术上只能选一个。我当时想,学音乐太晚了,就学美术吧。我当时画画就学的写生,从学画到考大学,我把周围的人画完了,跟老师到农村,别人说我画得比老师像。主要老师是大学毕业的,好多东西都成熟了,他追求立体感。而我画得是平面的。不过我捕捉能力好。
    冯国伟:你别说,这种经历是现在学美术的人可遇不可求的。
    杜平让:宁县师范在半山腰,一出门就是农田,我们经常在田埂里玩。跟现在不一样。好像我们就处在大自然中间。
    冯国伟:也许你最终选择花鸟画跟这个有些联系。师范毕业一般都是去当小学老师吧。
    杜平让:我们那年师范毕业,机遇很好。当时要求加强美术教育。别的同学全分到乡下小学,我们几个学美术的都分到了县上中学。我分到宁县和盛中学。我上班的时候只有18岁。我弟妹都是我学生,我还要照顾他们。我当时挣不到四十块钱。我上中学也在这个学校。这里的老师都教过我。当时上初中的时候条件真苦,吃的馒头都长毛,开水泡泡冲冲就吃。
    冯国伟:这种苦不是当事人是无法体验的。
    杜平让:我现在都不愿去想。
    冯国伟:我知道你后来从宁县师范毕业,考到了西北师大美术系。这是个非常重要的跨越。
    杜平让:从宁县师范毕业,分配到宁县和盛中学任教,带15个班美术课,还带了个四、五十人的兴趣小组。我很有热情地教他们。但是我还想考大学,因为我没上过高中,还要自学,主要是学外语。后来一个人到兰州报高考培训班。很幸运地碰到西北师大美术系教解剖的李骥老师。他看我一个小孩子,便介绍我到于衍堂老师那里学。于老师对我很鼓励,一个假期,我进步非常快。当时我是在职老师,只能先考大专再考本科。所以我只能辞职,参加社会高考。当时规定我们只能考省属师范院校,所以只能考师大。那年高考,我就顺利考上了,我文化课非常好。

(个人随感:生于六十年代农村的孩子大体都会有杜平让的感受,生存的压力很小的时候就压在了他们稚嫩的肩上。幼年的苦是艺术的甜,从成长的角度讲,这并不见的是坏事,它至少给艺术家提供了一个丰富而深刻的人生积淀作为背景。同时,乡村的广阔天地和不受成人约束的玩耍空间可能反而会成全一个有着艺术敏感力孩子的想象。因此,我认为,一个艺术家的幼年生活状态应该是解读他艺术创作的一个原点,只是我们今天的艺术家很少会谈及这一点或者是没有机会谈到这些,不免是个缺憾。)



更多作品参见http://blog.artron.net/space.php?uid=136584





 楼主| 发表于 2010-11-3 15:43:44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本帖最后由 杜平让 于 2010-11-3 15:44 编辑


我的雅昌博客:http://dupingrang.blog.artron.net

可以了解更多,也可以看到更多,我的案头把玩、我的茶壶、我的印章美石、我喜欢的画,等等。
 楼主| 发表于 2010-11-4 17:35:34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272230_12856585150OY0.gif
发表于 2010-11-4 20:12:16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江苏常州
好好学习
发表于 2010-11-4 21:43:22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山东淄博
发表于 2010-11-4 21:46:38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浙江杭州
回复 杜平让 的帖子

画的真好。学习了。。。
发表于 2010-11-4 23:44:18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山东济南
如梦似幻,虚实有度。好,好。
 楼主| 发表于 2010-11-5 12:30:30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本帖最后由 杜平让 于 2010-11-5 12:31 编辑

二厂的央美 (转载)
作者:杨云祥            
在二厂的央美进修时,我有许多学习和生活的往事,这篇文字就算是《回忆:感恩央美》的情侣篇。这段光景是我求艺路程的中转,只记下旅途中那些相对好看的风景,像偶尔翻出来的老照片,视乎有点温故而知新。

左手倒着画的曹力

曹力是壁画系的教师,一个不愿意担当任何带官字职务的人。我刚到美院进修没多久,就是曹力授课。那时候,因为是第一次到央美学习,所以心里总是有点‘鸡立鹤群’的感觉,自从上过他的课,就立马觉得自己也伟大了许多,因为他也是我在美术画册和展览中只能看到作品的名人啊!

曹力为人非常的淳朴、低调。一双不大的眼睛里总是有着纯真而好奇的光,他最早引起我注意的是作品《楼道里的马》系列油画,后来“曹力马”就成了他的造型符号,他本身的生活概念确实有点马马哈哈,但对绘画的狂热不是一般人能想象的到!后来看到他不断推出的新作,运用超现实主义绘画语言把似童话的视觉意象表现如畅游仙境一样在时光中错位。(为了写他,我又重读了他送给我的画册)在刚刚留校当老师的几年里,他每天都沉浸在绘画学习和工作中,到食堂吃饭时几乎总是最后一个人,有时只能打点残汤剩菜凑合着,饿肚子的事常常有。画是越来越多,人却一天天的廋弱,别人早已是合家团聚了,他还是在学校的授意下,才把自己媳妇的户口转到了北京,这样,他的胃肠就不再受饥饱不宁的折磨了。他喜欢在绘画创作时漫无边际的遐想,那些魔幻般的画境就像一首首无标题轻音乐,没有血腥暴力,没有矫揉造作,没有时尚的献媚,没有自作聪明的说教,没有技巧的显摆,没有张牙舞爪的嚣张,他自言自语;用诗一样的视觉图像,向人们讲述心中的田园美感和对亚热带丛林家乡的爱恋。对造型的处理,对色彩的组合,画面肌理的节奏强弱,对每一根线条的虚实运用、无不显示了他高深的造型功力,各种绘画语言的巧妙借鉴能感觉出他具有宽厚的人文胸怀。

每一次上课还不到八点,他就习惯性地拿个速写本来到教室,摆完模特后就和同学们一样认真的画了起来,没有一点点的先入之见,倒是在画的过程中,谦和、具体表达着自己的看法,并且在学生习作的基础上善意疏导。由于我们是一代人,年龄也相仿,因此沟通的语言就多些。教室比较狭窄,那样近的距离人物写生我是头一次碰到,刚开始有点束手无策,但看到他不慌不忙的在画速写,我就放下画笔,站在他身后目不转睛的瞧,原来他依照物体比例和空间顺序将画面的稀疏对比处理成井井有条,一张速写竟然把室内室外的空间、景物交代的前后有别,我顿时感到无名的兴奋,这才是写生的智慧技巧啊!那时候他的速写集还没有出版,我就把他的精品文件夹借了过来,午饭后立即复印了许多。这是我第一次独有的殊荣啊。我们看他用左手在画,效果和右手一模一样好,有几张变形的比较稚拙,他解释说:“我的速写画的太多,不管是农村、城市,室内、街道,没有不能入画的,我不停的研究速写表现的语言方法,由于准确性太熟练,就必须要克服画油了的感觉,为了使自己的速写有生涩感,就用左手画,后来又熟练了;就逼迫自己左手倒画,反而有了自自然然的变形和稚拙效果”。听完这番话,我恨不得找个地缝往里钻。

夏天到了,教室里没有空调降温,许多进修生熬不住热就跑了,他干脆在我们的教室里画起了创作,那是一个收藏家预定的油画,因为没有女学生,他就脱掉上衣,光着膀子挥动画笔。他一般不用专门起稿子,因为基本功太强了,只有想的造型到上手时就有了。但是,他还是认真的思考画面的每一个局部是否与整体协调一致,每一个笔触的强弱处理是否到位。



田黎明:“流出的水就是自己”

田黎明的样子有点木讷,行动也好像比较迟缓。我们没有打过交道,只是在楼道的扶梯上下课时面照不宣,他的着装有点像农民工,衣服朴素的没有一点的艺术家风采,头发有点与年龄不相符合的稀疏,听人说,他为了考研,先学习英语三年,实在不行,就转学日语两年,才考上陆沉的研究生,因为用脑过度,头发就掉了不少,我的同学王颖生(壁画系的老师)也是一样的原因,乌黑的一头茂密变的稀疏透风。

后来我的孩子成了国画系的学生,就不断的说起他,这是一个极度低调的人,就是当了美院国画系的主任,也是经常的在公共场合“退避三舍”。唯一的情绪激动是他在谈起自己的导师陆沉时声音有些哽咽,孩子说;这可能就是他叫我们看见的最动情一回。又一次,学生见唐勇力等等几个老师走过,赶忙的一一问候,等老师们走过去,才发现田黎明戴个草帽走在后面。我进修时,他刚刚当了国画系的副主任,每天给研修生上课,因为我大学的同学就是田的学生,他经常的邀我去国画系看习作,每一次都滔滔不绝的讲起田黎明的绘画理念,我所以去国画系的时间相对就多了些。我们许多次都会讨论他的绘画意识,尤其是田黎明说的“在美院里学习,一定要放开胸怀的去汲取各种营养因素,艺术学习的过程就像你自己是一个容器,不断的往里装水,要到容器实在装不下去了,流出来的自然就是你自己”。这句话对于我的震动是相当的大,虽然我就创作的问题请教过曹力,曹力认为就是扬长避短的问题,这就已经使我启发不小,但没有田黎明的话叫我至今难忘。那个时候,同学们讲;美院里许多老师收藏他的小品,,他根本没有时间应付,因为他特别的认真负责的看待个人的每一张画,从没有草率行事过。我因为是在油画系学习,也只能旁敲侧击打听他的说法。我很早的就买了他的书,并且读了不止一遍,现在他已经成为中国艺术研究院的领导,还是一如既往的低调。我也是从北京回来后才知道朋友已经定购了他二十多年的画。我就问”你为什么这样的肯定他能够在艺术上走到现在,敢于在他身上赌一把”!朋友说:“我仔仔细细的看了他写的文字,又研究了他的文化艺术和为人的修养,又从美术史的方面来考察他的绘画语言是否能够有古今中外的结合点,加上他讲信义,内心非常的纯正,所以我觉得他应该是个好苗子。”我又看了看他以前文字,仅摘录几句供网友一块的欣赏:“登高望远,仰俯天地。天,蓝的像一个没有外缘的平面,在上面能感觉出很深远的画来,而每幅画都极为协调。地,用赭红浑化了万物只显露岁月苍茫的轨迹。河流如同水墨画上的飞白,大小长短不经意地划过深厚沉积的黄土。此刻,我感叹天高地厚,天,纯净得荡涤尽一切。就在这现实的一瞬间,我想到了五代董源的《潇湘图》。。。。。。”(我以后会专门摘集他对绘画的认知,便于网友交流)

喻红: 美女名人画家

在三画室学习的时候,俞红老师给我们上课的时候比较多,刘小东也经常来看望,偶尔的会说一些,但是,他语言不多,看问题的所在比较中肯。谢东明是后来才接着教我们的。油画系女老师不多,俞红又是油画界的名人大美女,自然是我们男生就觉得有些殊荣了。许多人都知道她的素描《大卫》是学生的石膏写生典范,但是我觉得她本人的面容就是有点相像,不同的是她是具有大家闺秀的妩媚;有时候和我们这些年龄稍微大些的男生说话还有脸红过,这可能就是她的女性天然美之流露。记得她喜欢穿一件红色的毛衣,襟边织的是一些水果的造型图案,我非常的欣赏,专门的问了她,原来是她自己设计的。我有一次在课间到室外去办了点事,不巧正好碰上了她,可能是老师的天职习惯,她还有点责怪似的口吻叮嘱:尽量的不要误课。她每天都及时的来到教室,认真的给每个人都讲了一个遍。一些同学对画静物有些不同的意见,她的回答是画什么都一样的,主要的是看你怎么画怎么表现的。现在看来说的不错,意大利的莫兰迪不就是一生都是在画静物,而且不知不觉的画成了大师。我最难忘的是她专门的说到:“我们(和刘小东)去欧洲学习时,经常的到博物馆看画,就发觉那些一流的大师没有人画反映二次世界大战的题材,倒是许多二三流的人喜欢画战争和现实的题材”。我不清楚现在她是否还记得这句话,但我总是不停的在琢磨这句话的意义;我现在终于明白了那些大家们的艺术追求,他们所祈求的是永恒的美,不是昙花一现的时尚片段。刘小东虽然给我们上课不多,但是他具有一种冷幽默,在看一个泰国留学生的人体习作时,无不调侃的说:“你怎么把中国女孩子画成了泰国女人,色调黑忽忽的。到这里学习还念念不忘你们泰国的妞妞”!

他们两口子待人都比较随和,不仅工作认真而且自己的艺术创作也非常勤奋;(据说刘小东的工作室里满满的一屋子全是油画)。但是,前些日子看到俞红在办展览时把画挂在了天花板上,害的看客头疼脖子酸。她这样做,可能是受到米开朗琪罗的天顶画的启发,但是,只在展览的形式上有所模仿,绘画造型的语言并没有什么大的变化。展品的说教却叫人一眼明了。虽然我早已不再是他们的学生,但是,我的心底里常常期望他们更上一层楼。

敢于牺牲和探索的武艺

武艺到河南来的第一次就是我接待,那是他刚刚研究生毕业,留校的第一年。

接到朋友的电话,我一清早就急忙赶往洛阳站,一个二十多岁的小伙子早已在出站口张望,我感到有些纳闷,这人怎么长得像满清喜欢抽大烟的遗老一样,两撇稀疏的小黑胡子,个子也勉强不到一米七左右,身上穿的夹克早已泛出了皮质的本色,松松垮垮的,不大的眼眯缝着笑嘻嘻的说:“你就是杨云祥吧,不好意思,打扰你了”。彼此寒暄了几句,我们就上了公共汽车,因为那时的生活条件还非常差。我专门在接风时并安排了他和渑池县交通局的朋友联系上。不到一个礼拜,他已经画了许多的速写,有淡彩和素描速写、国画小品等。我们在饭后散步时,他非常感恩的讲;靳尚宜怎么听从卢沉的推荐,想办法把他安排在壁画系任教。尤其是我看到他为县里的朋友们一天画了二十多张的头像,每一张都非常的精到,当时就有点吃惊,同时我也有了一定要去央美进修的念头。

到央美学习,我的第一课就是武艺的辅导,他安排的是半身人像写生,我对他的话并不怎么理解。在经过了三个月的学习后,才渐渐地有些理解了写生的基本要素。我有时到他的工作室看望,才知道他爷爷就是齐白石的学生,他们家三代人都喜欢绘画,他弟弟也是央美油画系毕业后又考入央美读研,现在是版画系的老师了。

武艺从研究生毕业就开始了自己的探索。听说,他因为自己的课堂写生画的好,陆沉在背后和别人讲起时赞不绝口,他知道了后就有点洋洋自得,因为这就是自己的绘画风格,后来,陆沉骂他越画越像“臭皮囊”,这下可把他惊醒了;他意识到;一个人绘画语言的成功不是那么简单的就能达到,没有经过艰苦的探索,是不可能有自己的独立面貌。于是,他放弃了时髦的学院画法,没有去迎合一次全国性美展。前几年我又比较用心的研究了他的几本书,每一个阶段都有所扬弃,他的探索范围比较广,印象式、表现派,抽象、油画、雕塑、装置的等等,只要是自己感兴趣的样式都非常努力的去探索。我被他敢于牺牲唾手可得的便利感动了。他虽然吸收了民间的宣传画的造型语言,在题材的内涵里做的非常高妙,已经有了不错的成就;但是他现在又悄悄地向中国传统上回归了。

央美的春节联欢晚会是很有特色的一个项目,每年的晚会的设计都别有洞天,壁画系的领导和师生都非常努力,孙景波的领衔,曹力的小提琴与舞蹈,整个节目的编排相当出色,但是武艺在《挣椅子坐》的节目里,总是败下阵来,就这还不耽误他多次被评为“最受学生欢迎的教师”。可能是他的肌体行动有些缓慢,但是艺术思维反应却出奇的好。他作品的收藏人国内外都有,听说美国和台湾的博物馆就专门买了他的油画。新加坡和香港的人也买了他的一些系列创作。他依然非常的平淡,自信又低调。壁画系的副教授都评完了,他才理所应当。他回答别人的说法是:“央美的每一个老师画的都不错,我没有必要的去争,最后挨到自己就行!”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站点统计|手机版|小黑屋|ai.art   

GMT+8, 2024-5-4 09:24 , Processed in 0.059423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