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3580|回复: 0

从童话到名著——与江宏伟先生的对话(上)(杭春晓)

 关闭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3-9-24 11:19:0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中国江苏南京

马上注册,查看高清大图 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从童话到名著——与江宏伟先生的对话(上)
 来源:《中国画收藏导报》 
内容概要:江宏伟是一个画家,却有着敏锐的思维。他身边的朋友,多有折服于他时常显出智慧的语言。我们相交已久,彼此熟悉透了,但他居然还能让你不时地吃惊,吃惊他还能说出一些你似乎没有听过的观点来。 他已人过中年,鬓角偶有白发,说着带点南方特有调子的普通话。
江宏伟是一个画家,却有着敏锐的思维。他身边的朋友,多有折服于他时常显出智慧的语言。我们相交已久,彼此熟悉透了,但他居然还能让你不时地吃惊,吃惊他还能说出一些你似乎没有听过的观点来。 他已人过中年,鬓角偶有白发,说着带点南方特有调子的普通话。有时候笑起来,能露出磨牙,配上两侧似有似无的络腮子,很是开心而真诚。离开南京后,我没有以前那样的机会,三两天就跑他居所玩玩;更没有机会等他戒烟,喊他去拿走他所有的好烟。但我每去南京时,总会找个时间去他那坐上一个下午,就像以前一样,伴着午后阳光,于他画案两侧的秀竹纤影中,泡上两杯清茶,随着情绪聊开。 我们聊的话题复杂,或人生、或绘画,没什么目的,想到哪里说到哪。或许正是因为这种轻松,老江跳跃的思维时常显现出彩的片段来,给人很是新鲜的感觉。其实,他是一个本分的画家,对物质似乎也没有什么特别的追求。平日生活简单而有规律,早上画画,下午游泳,晚上有时打打牌。但他却天生敏感,看似简单的生活,仍然常常撩起他思维的兴奋来。他的画也一样,正因为这种敏感,才能以中间色的灰调一改中国工笔画的色彩表现力,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为中国画提供了一种别样的审美经验,影响了一批年轻画家。今年冬天,我回家过年,绕道南京,又去了他家。不知什么原因,聊到了艺术市场,触发了他的敏感神经,于是他竟然能像演独角戏一样说开了去。 “我认为现在买画人的心态大都需要调整,买画的人很少是真正的藏家。对一个市场来说,这很可怕。其实,中国艺术品市场表面很繁荣,但它所谓的消费对象——买家在进入这个市场之前,并没有一个很好的准备。艺术是文化消费,购买前应该有一个审美品味的培养。当然,不培养其实也没什么。(江宏伟笑了笑)我觉得存在就是合理的。中国艺术品市场的现状也是如此。别人有钱,想买东西投资那是他自己的事情,但花钱花得值不值就需要时间来告诉他了,一切的不正常都会在时间中慢慢调整,现在不培养,事实会让他慢慢培养的。什么东西都有规律,各个行当都有各个行当发展的过程,目前中国艺术品市场还是起步阶段,不规范也正常。现在中国艺术品市场,打个比方说,画家就像一个农民。开始自己种了一些青菜萝卜,被人发现了,就种一点卖一点,赚点钱养家糊口,后来小商小贩就来批发,然后拿出去卖,卖的时候说这个萝卜多好多好,甚至画家本人也自己去推销,说自己的萝卜需求量大了,然后大家就起哄了,价格就上来了。那么画家就开始想其它办法来扩大产量,可能刚开始的产品质量还可以,后来由于需求量的变化,使得生产者本人开始不顾质量,只求数量,那么就必然造成产品的质量下降,但买家又没什么鉴赏力,一个劲跟着价格起哄,结果市场自然就混乱了。并且,价格上升速度在快,简直是毫无章法、毫无想法,什么画都在涨。结果买家更没有什么理性考虑,什么画都跟着买,买了就希望赚钱。如果所有的作品都没有筛选、没有甄别,那么市场自然就盲目了。”“有人说,这个市场会崩盘,是因为这种盲目的结果吗?”我看他一个人就这么说了下去,几乎没有我说话的机会,就顺着他的话插上了一句。 “这个东西我觉得也没有这么恐怖,”他愣了一下,直愣愣地看了我一眼,就接着说了下去,“因为盲目就是清醒的前奏。在我看来,现在买画的很多人根本就不该进入这个行当,他们没有任何准备,只有赚钱的念头。那么,跟着市场的盲目赔了钱,就退出了这个队伍。于是这个市场就被净化了,自然也就清醒了。什么是清醒呢?就是一些永远糊涂的人离开市场,一些聪明的人慢慢培养了自己的艺术感觉。也许他们现在水平不行,但交了学费后他善于学习,过一段时间水平高了,他所消费的艺术品也就上了一个台阶了。打个比方说,童年的时候,让你看一本很深的书,你是看不进去的,不如看看童话有味道。但后来,你就慢慢变了,看些言情小说、武打小说,蛮过瘾。再后来,你就又想到,看看名著、看看哲学更有意思。这时候,你就变成一个读书人了。所以现在市场还在看童话,但以后一定会有看名著的时候。这个过程中,谁最先懂得看名著,谁就赚得最多;谁一直还在看童话,谁就赔得底朝天。一切都在自然淘汰中,变得慢慢理性起来。我觉得这个过程没有什么不好的。其实,这种淘汰与调整正在发生过程中。去年开始,国画不行了,大家就开始买油画。没有人考虑,国画到底怎么不行了?其实好的东西仍然很好卖。问题在于以前没有人注意什么是好东西,只注意雅昌网上的价格!价格是什么?艺术品根本就没什么价格就可以说。艺术品是什么?艺术品只有艺术价值可以说。没有人考虑这点,只是跟着价格乱飙,表面上好像是神话,每天都有一个惊人的天价出现,其实是一个笑话!结果这个神话破了,大家又去疯狂捧油画,不管什么人的油画,好像只要是油画就会赚钱,和以前的国画一样,根本不考虑有没有价值。你现在翻翻拍卖图录,很好笑,什么人的价格都足以让你惊讶,甚至很多我们一辈子都不会注意到的人,全都出来了。你看,第一个笑话已经写过了,第二个笑话又来了。现在中国油画的一些价码,到国外都能买最好的艺术品,我认为这有些离谱。什么原因呢?和以前的国画一样,没有人注意到,艺术品是文化消费,要有一定的文化品味,不是什么东西都是有价值的!” 见他一直强调艺术品不能看价格,而要看价值,我便插着问他怎么样看艺术品的价值。“什么东西有价值呢?我个人认为首先不要把艺术看得太玄乎。”江宏伟回答得非常干脆,“历史上的名画流传下来,有一些看法会影响你对它的判断。比如说夸大精神层面上的东西,像道家啊、儒家啊、佛家呀之类的思想。一幅画,有没有这些东西呢?可能会有一点。但画家画它的时候根本不会想太多与画无关的东西。这些东西是当真理了,致使你根本不会注意到画面感观的东西,而一个劲地寻找绘画之外的东西。我个人认为,现在判断一幅作品,关键要看它是不是一件很好的手艺。就像瓷器,就是一个手艺。但不是所有做瓷器的手艺人都能做好的,做到精到的层面。于是,瓷器就分成了好多层次。为什么会分出层次呢?因为消费它的人分成了很多层次。所以你看现在的市场里,古代瓷器有很多,有官窑啊、民窑啊等等,但不是所有的瓷器都值钱,值钱的都是那些制作精致的东西,因为它的手艺好到了位,在当时就是为很高层面的消费者准备的,非常讲究。什么是讲究,不一定就是繁复,那是匠人。我说的讲究与精致是一种质地,就像一件很好的宋瓷,简单的器形不是极其单纯的感观享受。这种东西就是一种感觉,好和坏很难用语言描述,但你一眼就能辨认。我现在看的画得特别好的画,就是看到一种“安分”。没有看到思想,道教、儒教啊,什么都没有看到,就是看到很安分、很讲究地描绘。像一个明式家具做得很讲究、很好的,它是什么呢?它的消费层次很高,做得不好他不要,所以就往好了做。也有的人看画,不谈什么思想,而是说传统形式最重要。那么,什么是传统形式?流传下来的就成了传统,这个传统的形式会变来变去。所以,在我看来,传统的精髓就是它怎样成为传统的,而历史上的好画,能成为传统留下来的,在创作上都极为本分和讲究职业道德的。比如开个商品店,它能够成为祖传的招牌,就是它的产品的每道工序都很讲究。它就会被人接受,慢慢留下来,留下后就成为了传统。但是现在好多人想到的都是连锁店,是靠传统啊什么东西来宣传的。过去不是这样的,过去一定是要靠店主讲究产品的质量,产品制作的很好,店就经营得好,最后就留了下来。但现在传媒多了、宣传多了,人就开始变得不安分,不注意产品的质量,那还怎么成为新的传统啊。所以,在我看来一幅好的作品,首先就应该是最讲究的手艺。这个手艺可以是工笔的,也可以是写意的,但你的画面一定要认真、讲究。藏家只有认识到这一点,才会慢慢提高自己的审美口味,而不是跟着名头跑。我认为现在的买家在审美上大多显得还很初级,是靠耳朵而不是靠眼睛来买画。于是乱七八糟的宣传就有了作用,铺天盖地的杂志成为画家操作自己的平台,原因就是买家不会用自己的眼睛来判断,而是靠听说的消息判断。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就在于现在的艺术消费对象,在层次上暂时还不高。仅仅拥有财富,是算不上贵州的!除了财富,你还要有审美能力,要有对面画做出判断的能力。现在大多有钱的人,在这方面还是有所欠缺的。所以,想想看,宋代、五代的东西为什么那么高贵,就是因为当时的统治阶级对于消费的对象特别挑剔,有着很高的审美能力。你做的不讲究的东西只能在民间玩玩,是登不了大雅之堂的。但是,现在的多数藏家是没有这样的审美能力的,所以很多人就是玩新鲜,而不是把画当作一种生活品质的重要内容。但是新鲜的东西到最后很多都是站不住脚的。不过,话说回来,现在的艺术市场能发展到这个程度,已经很不容易了。因为中国文化曾经被打断了,中国人对艺术品产生兴趣,也就是这些年的事情,是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时的结果。也就是从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到现在,十几年的事情。十几年,你要求所有人都把这消费层次提得很高,是不可能的。所以相对来看,现在藏家的眼光,进步是很快的。而且,这种发展还在进行着,这是一定发生的规律。比如说,现在人们对于工业产品的消费要求就提高了,以前仅仅满足实用要求的东西就不行了。而艺术品由于起步晚,现在还是初级阶段,所以很多人不是看作品,而是听名气,听哪个值钱,因为他们没有判断力。但是随着他们掏钱消费,他们就会自然调整自己的选择,调整自己的眼光。比如说工业品,我们开始的时候是有了就行了,后来慢慢的对产品就讲究起来,要求它要精致了。相对来说,工业品还比较简单,因为价格是定位好了。而艺术品的价格不像工业品,这个成本不好计算。你说一个瓷器、一件明代的家具应该怎样计算成本?所以这就要求你接受这件东西之前的准备工作要绝对充分才行。” “那么,什么样的艺术市场才算成熟?”“艺术市场应该怎样才算成熟呢?这不好回答。”江宏伟停顿了一下,想了想便接着说道:“在我看来,现在的市场要规范,首先画家就应该安心做个种地的,好好的把地种好。比如说,这个萝卜需要多长的周期啊、需要怎样的劳动啊,你就是老老实实地按照规律和要求来做。至于销售,你只需要和专门的营销商接触,再由专门的供应商把产品送到消费者手上。如果按照这个规律来办事,这个行业才能健康发展,而不是靠吹嘘、广告,把精力都用在做宣传上,那必然会使得这个行业畸形发展。比如说,在国外,画家就是画家,而画家的作品是由画廊来运作的。画廊其实是代表着某些特定客户、某个特定的消费群。一个画廊就代表着一个判断力和一个趋势。但是现在的市场完全反了,画家成了第一市场,拍卖行成了第二市场,而画廊反而成了第三市场,成为最可有可无的市场,这很不正常。画家成了第一市场,就要直接面对买卖这样做很少有人能够继续保持良好的创作心态,安分画画的。至于拍卖,现在也是非常混乱,有时候显得极为不正常。为什么?我们首先要考虑什么叫拍卖?去年的拍卖特别多,看着像山一样的拍卖图录,我忽然想起苏富比、佳士德拍卖来。苏富比、佳士德代表的是一个全球的高端消费群,但它们一年的图录还没有大陆某个拍卖行一场的图录多,这正常吗?打个比方说,如果某某的一张画能拍到一亿美元,那么大陆的拍卖行一定想着法子弄出一百张来。且不管这些东西的真假,市场上能有一百亿的资金吗?但这些拍卖行并不去考虑。这说明了什么问题?说明大陆的拍卖行没有进宪甄别,只是跟风。他们不去考虑究竟是什么东西可以拍卖。比如北京后海的小四合院,是一种不可再生资源,就那么五套,如果有一百个人想要,那这就只拿出来拍卖。为什么要拍卖呢?因为没有办法估价,只能让竞拍的人中出价最高的人得到。但现在的拍卖行更像个广告公司,像一个百货公司,而不是一个面对高湍消费者的服务公司。于是,拍卖就成了某些人抄盘、护盘的平台。一开始,拍卖行还可以。后来,拍卖行盯着20%的佣金,不去甄别,不去筛选,只追求利润,最后只能乱了这个市场。一个画家开始可能是500元一张,但后来拍卖行卖到10000元一张,于是广告效应就出来了。其实很多买家很可怜,他们觉得他们买的画涨了,其实这些画是卖不掉的。他们看到的可能只是拍卖行的虚价,和股票不一样。股票再低,你还可以立即卖掉,多少拿点现金回来。画就不一样了,你看好像价高,但你就是卖不掉!甚至赔钱也没有人要。我认为拍卖中有些东西是非理性的。因为现在市场上大多东西都不是什么特殊产品,不是一个是很难得的产品。而你面对一个普通产品,要在1秒钟左右决定花不花50万或者5万,这就是非理性。如果你在日常生活中,要买一个5万的商品,你肯定会定点考察、对比,还要和家人商量,最后才决定买还是不买。但现在人们在拍卖上就像炒股票,许多人买画不是喜欢画,而是想从画上赚钱,甚至去做一些根本不是藏家该做的事情。比如一口气买某个人50张画,这原本应该是画廊做的事。但现在却让个人做了。那么他根本就不是为了收藏,而是准备炒作,是想用画来赚钱,这就很危险了。打个比方,比如说我喜欢吃萝卜,我本来也就吃两个。但我却买了100个,这就不是吃萝卜了,而是准备倒卖萝卜。而这种风气兴起来后,一些本来不想倒卖的,看到有利可图,也就跟着进来倒卖了。不要忘了艺术品是什么?艺术品就是一个精神需要,但是艺术品能满足一个人的精神世界的需要。在你的物质需要能满足你的时候,精神需求就显得更为重要。所以,考虑一件艺术品不能首先考虑它的价格,而是首先要考虑它符合不符合你的精神需要,有没有艺术价值!所以,在我看来,什么时候杂志啊、媒体啊都在讨论艺术品的价值,而不是价格时,这个市场才真正走上正轨了。”(未完待续) 作者:杭春晓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站点统计|手机版|小黑屋|ai.art   

GMT+8, 2024-4-29 03:27 , Processed in 0.039099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