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3247|回复: 0

为徐悲鸿说几句话(二)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3-8-6 13:09:2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中国北京

马上注册,查看高清大图 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为徐悲鸿说几句话(二)
文人画是否“衰败”的起点与根源?
上一篇说过了,自元以后的中国画确是一步步地衰败。而它的开始,正是同文人画的兴起同步的。所以徐说:“元四家为八股山水祖宗,……亦中国绘画衰微之起点。”这话对不对呢?
我们就来看一看元四家的状况。
“黄公望,江苏常熟人,曾为小吏,因张闾案牵连入狱,出狱后归隐不仕,皈依全真教,寄情于山水。他的绘画中体现出的丰富的笔墨韵味,充分地表现了画家的主观意境。在这里,画家并不以描摹实景为能,而山川树石只不过是画家寄兴抒情的对象。黄公望的山水画作品充分反映了元代山水画家的这种倾向。
倪瓒,无锡人。生于富豪之家,喜与名士往来,元末卖田散财,浪迹江湖之间,寄居村舍、寺观,世有“倪迂”之称。作品笔墨精粹,意境幽远。倪瓒主张绘画不过“逸笔草草,不求形似”,“聊以自娱”,多为文人画家所称道。
王蒙,曾做小官,元末隐居黄鹤山中。明初任泰安知州,因胡惟庸案受累被捕,死于狱中。他作画喜用焦墨渴笔,点细碎苔点,画面繁密充实。善画隐士的隐居生活。
吴镇,为人“抗简孤洁”,终身隐居不仕,与达官贵人很少往来,以卖卜卖画为业,一生穷困潦倒。《渔父图》是吴镇画得最多的题材,多表现江南名山胜景之中,渔父于小舟之上垂钓,给人以远离尘俗之感。并且多配以草书的《渔父辞》,诗书画相得益彰。
(以上内容来自百度搜索。)
他们四人的共同点是:
都是隐士。
都画隐居类的山水画。
都强调和重视笔墨。
都采用诗书画结合的形式。
不求形似,聊写胸中逸气。
如果我们从当时四人所处的实际情况从发,得出的结论应该是这样的:
他们突破了宋画的局限,使山水画别开生面,是一场绘画革命。然而任何革命都有它的局限性。此次革命的局限性就在于过份强调写胸中逸气,也就是写意。并且认为形似既写实对于写意是有妨碍的。外界的火热的生活也和自己的内心无关,可以不去关注。正是这两点被后来的主流画派无限放大,导致了中国画的衰落。所谓物极必反,就是这个道理。     
到了明代,导致元四家产生的诸多因素都已不存在。可是他们提出的原则,如“不求形似”等,不但没有消失,反倒被后世的主流画派奉为玉律金科,直到晚清,还顽固地坚守着。谁要是想突破,就要被冠以“野狐禅”(如浙派)的骂名。要不是五四运动的冲击和徐悲鸿等众多有识之士奋不顾身的锐意改革,中国画到现在还是四王的天下。到处看到的都是八股山水。反映现实的人物画恐怕很难立足。就连月份牌一类的作品也会被骂倒的。
好在画史并没有这样演进,徐悲鸿终于出现了,他的改革也大获成功。看看现在的画坛,再比较一下五四前的晚清画坛,你说句良心话,能够同日而语吗?
可见,徐说元四家为衰败的“起点”,并不为过。至于“根源”却不在他们,而在于中国社会深层次的原因。要了解这一点,需要看懂鲁迅才行。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站点统计|手机版|小黑屋|ai.art   

GMT+8, 2024-5-21 17:04 , Processed in 0.043783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