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199860|回复: 184

一家之言----郭子良简评11届全国美展(中国画部分)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11-15 21:56:5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中国江苏南京

马上注册,查看高清大图 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好像没有太多人想客观地评论这个展览,那我就跟帖说说我看过展览后的几点感受吧。
1:从技术角度看,全国美展的水平是一届比一届高的,年轻一代在前辈技法手段积累的基础上,把画面的技术难度往上推,因此整个展览的大部分作品,在技术水平上都是技巧性很强,水平也比较整齐,差别不会太大。(至于各省水平不一,由于全国美展的性质,地域差别肯定会有,就不作讨论了。)但在精神层面上以及艺术修养上,确实比不上过去,那是因为不同时代作者的经历大不一样,五十年代之前的作者在人生中所经历的苦难,是“七十后”“八十后”们难以体会到的。精神上的强度高度与经历上的艰难曲折度成正比。
2:西方式学院的教育,以及艺术的市场化,决定了中国画创作中写意精神越来越弱化,精雕细琢的风气盛行。这是时代变化的必然结果,不是展览导向能够左右的。
3:评选结果和展览状况告诉广大没有入选或没有获奖的作者们:不要自卑,你的画不会比展览中的许多作品差多少;也不必怨天尤人(不能获奖或入选什么的),你的作品并没有远远超过别人.
4:迪更斯写过:“这是最好的时代,这是最坏的时代。”套用在当下社会也十分合适。艺术是社会学的综合体,明白了这一点,画画的心态就会更平和单纯一些。-------这一条已经是题外话了。
5:中国画是从中国农耕文化发展过来的艺术,传统的思维模式根深蒂固;除了人物画比较容易贴近时代,山水、花鸟画都有一个从传统观念转化为现代观念的问题。上海何曦与毛冬华的作品给关注者一个提示,但肯定不是唯一的答案。形式感的背后是思想,他们的追求能不能经得起时间的推敲,还得假以时日。
6:大画力作太多(500多件)使得作品效果互相抵消;展览场馆太小太不专业,都是导致全国美展水平降低的客观原因。展览环境是提升一个展览水平的重要因素 。
7:作者们花了近一年时间的心血画出来的、超过一千件的力作,评委们两天就完成评选评奖任务了,评选机制好像有点草率。
8:一些实力非常强的画家由于种种原因没有作品参展,实是遗事,如袁武、郭全忠、张见等。
 楼主| 发表于 2009-11-15 21:57:53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江苏南京
说说我眼中印象深刻的一些作品吧!先说获奖(含提名)的:(随意点评,作品不分先后)

王仁华.jpg

王仁华--中国记忆     
看过王仁华的作品,我脑中掠过几个词:诡异、形式感、表现主义、鬼才。王的作品有一种独特的美感,这张创作把她的风格发挥得淋漓尽致。(我个人特别喜欢王仁华的作品)


谢淼.jpg
谢 淼--北实小学   
很多人批评美展作品精神性不够,但这幅作品肯定不在批评之列。尽管笔墨不算精练,尽管造型和表情有点古怪,但此画有一种精神上的震撼。难怪今届尺寸限制那么严,也给它放行。


何西.jpg
何曦--陌生   
现在的中国画,没有画不到,只有想不到,此画以少胜多,给观者很大的遐想空间。(此画在展览中获得好评如潮)



毛冬华.jpg
毛冬华--多云转晴   
找到了一个独特的视点,艺术就是那么简单,与何曦的画有异曲同工之妙。此画技法有点粗糙,不能近看。(可惜展览中没有给此画空间,没法远观只能近看)


王冠军.jpg

王冠军--锦瑟年华  
站在冠军的画面前,不由你不惊叹!怎么画出来的?当代工笔人物画的绘画与制作技术,到他的笔下已达到极致了;而专以当代男青年为题材,也与现在“凡都市必美女”的流行题材区别开了来。
 楼主| 发表于 2009-11-15 21:59:57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江苏南京
刘金贵.jpg 刘金贵--夏至   
平面装饰的手法,与复杂但独特的拼接构图结合得很好(尤其左边那个车是神来之笔);内容平凡而真实,是真正的现实主义作品。
孙震生.jpg

孙震生--回信  
把写实造型、衣饰刻画与装饰色彩结合得很好,并吸收了一些壁画的表现手法,使此画与其他同样写实的工笔人物作品拉开了距离 ;画面质朴,人物组合自然,是典型的叙事性构图。
(叙事性构图又称情节性构图,八十年代之前的人物画创作常用之。后来象征性构图慢慢取代前者成为流行模式,画中人物都呆呆地或坐或立,互无关联,亦无表情。大家都看腻了这种程式,情节性构图又开始回归----此为题外话)
孙永.jpg
孙永--鲁迅故里图   
这届美展山水画给观者留下印象的作品不多,孙永这幅算是比较特别的了,视点独特而且很有气势,画法上用的是很地道的笔墨。
王法.jpg

王法--玉树聚禽图   
王法工笔花鸟画的风格,在学习江宏伟老师的基础上,已经构成了他那独特的画面语言:素雅而精致、朦胧而微妙,不着一色而胜于有色。配以造旨很高的小楷款识,观其作品,书卷气扑面而来。(07年我们曾一起参加江苏省万里写生团在西双版纳的写生,王法的线描写生稿非常精彩。)
常进.jpg
常进--建设中的高速铁路   

常进老师的创作,往往用最朴素的语言表达最奇巧的构思,作品总能让人耳目一新,历届全国美展数次获奖就不奇怪了。
 楼主| 发表于 2009-11-15 22:01:42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江苏南京
本帖最后由 郭子良 于 2009-12-4 12:33 编辑

宫丽.jpg 宫丽--唐风舞奥运  
这幅作品只看小图片是很难感受到原作效果的,其人物造型与画面构思都有很强的象征性; 画幅虽然很大,笔墨运用却很轻松,色调也用得很有魅力。
高云.jpg

高云--还记得我们吗   
这是一幅很具人性化的革命历史题材作品。三个新入伍的女兵,自然而纯真,画面没有太多说教的味道。三个女兵站在一起的动态与组合非常讲究; 画法上则以很正宗的“骨法用线”为主,并把“做布纹肌理”控制在很合适的“度”之内;而背景的空白处理(只题长款)则使此画在大部分着力于空间描画的作品中显得更为清新。

王野翔.jpg


王野翔--民以食为天     

构思非常独到 ,把中国的政治伟人与了不起的农业科学家并置,一改惯常的政治领袖为中心、老百姓围着转的创作模式,让这一类的主题创作也“人性化”一点。
封曙光--西部   构图与画法其实是很简单的,但画出来的效果却特别单纯和新颖——看来作者在这幅画的思考上一点也不简单。

李传真.jpg

李传真——工棚
我曾在“第三届全国中国画展览”上看过李传真的《民工图》,很受震动,无论是作品思想性及绘画制作能力上都达到非常高的水平,而且与大部分当代工笔人物的写实路子不同,有着明显个人风格。这幅《工棚》与《民工图》思路上大致上相同,感觉上《民工图》效果更强烈一些(《工棚》的细节东西罗列得稍多了一点)。李传真的写实造型能力特别强。

封曙光--西部   构图与画法其实是很简单的,但画出来的效果却特别单纯和新颖——看来作者在这幅画的思考上一点也不简单。
封曙光.jpg
 楼主| 发表于 2009-11-15 22:02:52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江苏南京
江宏伟.jpg 江宏伟——白露为霜
工笔花鸟画的江宏伟老师与工笔人物画的何家英老师一样,已被相当多的美术界同行推认为是这个画种在当代的代表人物之一。“精致”与“格调”是江老师作品的两大法宝,其画面处理方式影响了很多学梓。虽然展览中画很多,没法慢慢观看,我还是在这幅画前驻足良久。
朱建忠.jpg
朱建忠——路
老朱的工笔山水创作往往别出心裁,这幅也不例外。装饰性色彩、对称性构图;画面静谧而略感肃穆;从中可窥见一些日本东山魁夷风格的影响。南通双宝--朱建忠与王法,在这届全国美展中为江苏画坛增添了亮色。
石君.jpg

石君——和谐家园
这是一件能让人驻足细看的作品,有人评论这幅画在画法没有新意,但我认为,把一种大家习以为常的方法做到尽善尽美,也是很不简单的。此画一是清新,二是宁静,三是精致,四是把很复杂的场景控制得那么整体与单纯,值得很多画工笔画鸟的人学习体会。
阳先顺.jpg
阳先顺----锦绣徽乡
作者的工笔山水画早期吸收了林容生画的一些元素并加以变化,在十届美展上获银奖的作品画得非常精彩;这一届作品不如上届,但也算展览中的好画了。


张晓彦.jpg

张晓彦----清浅水畔
构思很一般,但画得很轻柔,原作看起来还是挺舒服的。

点评

学习!真长见识!请郭老师以后多发点这样的评论。  发表于 2010-10-7 18:43
这幅好像是没骨把  发表于 2010-10-7 14:08
这帖子写的有水平![handshake]  发表于 2009-12-6 16:51
有资料发一些过来啊  发表于 2009-11-20 01:29
评论的很恰当!过几天北京工笔画会要在国家画院举办画展。  发表于 2009-11-19 19:50
 楼主| 发表于 2009-11-15 22:04:05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江苏南京
白鹏.jpg 还有几张获奖作品我颇为欣赏:
白鹏——运动无极限(很有趣)
王永.jpg

王永——瑰宝
郑力.jpg

郑力——游园惊梦(但郑力这几届送展作品题材手法太接近了。)
洪健.jpg

洪健——上海百年水厂



程健.jpg

张英才、何人——锦绣家园



刘树允.jpg
刘树允——慈光(很清新)



杨挺.jpg

杨挺——紫云丹露掩映中(色彩用得很悦目)

张英才.jpg

程健----春风将至(构图很有气势)
 楼主| 发表于 2009-11-15 22:06:38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江苏南京
桑建国.jpg 再续前文,找一些印象较深的入选作品说说。先找那几个我熟悉的:
桑建国——驰骋的心
桑老这幅创作,我是看着他一点一点地画出来的。尽管没能获奖,但我认为,这是他这几年中除《凤阳大包干》以外画得最好的一张创作,人物形象及组合自然生动,画面刻画深刻而且恰到好处,色调也比以往的作品更为沉稳含蓄;一群刚迈出大学校门的学子,怀抱理想,准备投入到社会广阔的天地中去!表达了一个真实而又带着理想主义色彩的故事。刚评出的金陵百家,桑建国的另一张画获金奖,算是弥补了他在全国美展上的遗憾。衷心的祝福桑老,一步一步坚实地迈向他绘画事业的理想国。
沈宁.jpg
沈宁——水果硬糖
沈宁在谈到他这张画时总在说:被逼无奈的交差之作。但想要入展,也得动动脑筋呀?沈宁确实是动了脑筋。虽然展览中有无数表现都市少女题材的创作,沈宁的切入点却与大部分人不一样。“波普”?流行元素?许多时尚女孩子喜欢手机自拍,调皮、好玩,有的还带点色情。沈宁这画没有色情,画得很认真,技术也很到家。生活本来就有太多无奈事,这幅“无奈”画展出后,倒是吸引了不少男粉丝。这画如果挂在获奖厅里也会很出彩。
沈宁的艺术,还是带点色情好些。
罗寒蕾.jpg
罗寒蕾——日日好日子
沈宁曾在一个跟帖中说过:北有王冠军、南有罗寒蕾,都是在画面功夫上无人能敌的顶级高手(大意如此),我很同意这个评价。此画在广东省展中我曾看过,当时已经惊叹其描画的精巧程度。技术在当代工笔画中是如此的重要,而画面的精神也在这技术的高难度中凸现。这幅作品我觉得是应该获奖项的(省评选时获广东省展金奖)。
作为女性,用如此大的毅力与精神投入到艺术之中,不成功才怪呢。寒蕾与桑老一样,在金陵百家中折桂;自07年的第三届全国中国画展览获奖之后,这几年频频获奖,俨然成为明星画家了。
张迎春.jpg
张迎春——石榴红
张迎春的花鸟作品个人风格非常明显,色彩亮丽,装饰感极强,总是能在展览中脱颖而出。展览时这幅作品与我的画为邻,都是在空间很小的边角位置,如果都挂在二楼正厅,效果难道会比那些获奖的差么?
孙宽.jpg
孙宽——碧水风荷
苏州的园林很能入画,作者用很传统的笔墨画出挺有形式感的三联画,笔墨清秀画面清新。看来新山水画还是要有传统作依托的。
孙宽作品中我印象最深的还是画城市家园的创作《美之苑》—-画面更有新意,形式感更强。

点评

这几年构成波普味形式在画展总会有斩获,这套路我想用的也差不多了。  发表于 2010-10-7 12:45
同意戒闲的观点,没有表现出沈老师应有的水平  发表于 2010-9-30 10:36
沈宁先生的水果硬糖,个人感觉有失他的水准. 既然命名水果硬糖,难免让人联想起电影原作..作品上多少应该表现出此类少女更深层一点的多样性不确定性..画面这9个脸孔太空洞显乏味了点..... 愚见.....  发表于 2009-12-6 17:50
要不说,画的摆放位置,直接影响效果呢。说不定迎春先生和子良先生因此而得福呢。  发表于 2009-11-16 10:52
 楼主| 发表于 2009-11-15 22:07:48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江苏南京
齐永新,刘海清——岁月无声
   为果树修剪枝丫,这种生活场景我曾在山东莱阳的梨园采风时见过,所以见到此画觉得很亲切,画面构图自然,色调灰雅,画得很到位,是一张成功的创作。
刘永新.jpg
云门张岩——吴门怀古
这张山水画在形式上有点新,画面的气韵,色调都把握得很好,有些局部很精彩。是一幅以意取胜而非一味堆砌笔墨的作品。
张岩.jpg
孔少波---丰收的红十月
这幅作品的画面形式与我在九届美展获奖的《金塘》有异曲同工之处,画面很整体,色彩很响亮,采用三联屏,形式感很强,局部刻画也很精致。 孔少波.jpg

杭春晖——永恒与瞬间
在相当数量纪念汶川大地震的创作中,我最欣赏的是这一幅作品,它没有直面那些残酷的场面或表现某种抗灾救人的宣传性题材,而是用一种隐喻的手法,来表达对生命的缅怀。在山崩地裂的上空,有一个正在飞升羽化的女孩。。。。。。。。很凄美的画面构思 .
杭春晖.jpg
郭茜——乘着天使的翅膀
这是另一张用象征手法纪念汶川大地震的创作,汶川那些孩子们本应都很快乐,很可爱。。。。。。
这幅作品的表现形式也很特别。
郭茜.jpg

点评

没买书,好多画都想不起来了。  发表于 2009-11-16 10:53
 楼主| 发表于 2009-11-15 22:09:05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江苏南京
秦修平——顶天立地
先锋艺术与探索性水墨在当代绘画中占有很重要的位置,但在官方主流展览中却很少有机会出现。秦修平作品可归入当代探索性水墨一类,其笔下的水墨人物,生动有趣,其笔墨语言与形式高度统一,并透现出十足的灵气,与展览中其他写实水墨人物大异其趣。
秦修平.jpg
黄芳——浅栖自依依
此画很得宋人花鸟的意韵,画中的白天鹅画得十分精彩。
黄芳.jpg
丁培莉----临在
作者用西画的观念画一种与惯常中国画不同的意境与情调。这幅作品很含蓄耐看,较之上届获奖的作品又上了一个层次。
丁蓓莉.jpg
方向----都市雨林
方向近年的画风已由色彩的斑斓跳跃转向水墨的素雅含蓄,这幅作品保持了他笔精墨妙、丰富多变的笔墨风格,并越来越趋于朴素自然的境界。
方向.jpg
张艺-----毕业班的初夏
在表现现代都市女孩的众多画作中,张艺这幅作品是比较唯美的,女孩子的形象动态十分漂亮,“媚到骨子里了”。如果减少一些细碎环节作品会更好。 张艺.jpg
 楼主| 发表于 2009-11-15 22:09:44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江苏南京
孙春龙----雪域之情
这幅作品在水墨技法上有独到的地方。
孙春龙.jpg
李蒸蒸----守望绿洲
作者独特的画法尽管有些人不太接受,但无疑丰富了当代花鸟画的表现风格。
李蒸蒸.jpg
陈子----母亲
陈子的创作保持着一贯的单纯与唯美;一幅动人的画作不一定要包含很多的元素----陈子的画就是范例。
陈子.jpg
梁占岩----人物
梁占岩的写意人物画在笔墨上非常苍涩,画面虽不悦目但耐人寻味。
梁占岩.jpg
喻慧----一路平安
作者在十届美展的获奖作品已成当代工笔花鸟画的经典之作;这幅作品在构思上,与太湖石系列作品相比有所变化,结合了一些山水画的图式来进行花鸟画创作。 喻慧.jpg

点评

喻慧同志以太湖石制造的大山水,境界总是小了些。  发表于 2009-11-16 10:55
 楼主| 发表于 2009-11-15 22:10:49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江苏南京
傅宝民——芳夏
很唯美的画面,人物造型落落大方。不足之处是树的位置摆的不太理想.
傅宝民.jpg
  冯功乐——风雨历程
用中国画形式画出油画的观念,这一幅算可以了。
冯功乐.jpg
于海龙——海潮
这类题材入画比较少见,一大群画得那么精致的螃蟹,很容易就让人记住这画。
于海龙.jpg
 楼主| 发表于 2009-11-15 22:11:28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江苏南京
最后,我觉得自己的工笔花鸟画《和鸣》在这个展览中也是一张不错的作品。
我喜欢那种形式感很强的纪念碑式构图,试图通过对这棵热带植物莎木棕及其附生物的描画,表现大自然强盛的生命力。     
我的“热带系列”大画创作,表达我心目中苍茫宏大的大花鸟画境界。
郭子良.jpg

点评

很特别的构图。。震慑。。  发表于 2010-12-12 12:22
学习!  发表于 2010-10-7 19:25
都画的太牛了,学习中  发表于 2009-11-27 18:34
郭老师这张作品大气,称得上“苍茫宏大”,我在画前驻足良久。  发表于 2009-11-19 13:25
雄。我还是看着郭兄的书法在画里很跳。  发表于 2009-11-16 10:57
 楼主| 发表于 2009-11-15 22:15:58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江苏南京
本帖最后由 郭子良 于 2009-11-19 14:14 编辑

客观地说:本届美展很突出的画不多,差画也不算太多,大部分都是不好不坏的作品;又由于画太多 ,互相挤兑,使得一些在其他场合看到会觉得很不错的画,在这个展览上都变得普通了。

点评

那个犬不知是怎么回事,还入了那么大展。  发表于 2009-11-16 10:58
发表于 2009-11-15 22:17:56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甘肃临夏回族自治州
看了郭老师的评述,很感慨,也很精彩。
我认为王仁华的作品最大特点是把工笔画画的大气。但也不失精彩的精雕细刻。因为很多人由于精雕细刻使得小气了。一己之言,求教。

点评

是的,不少连人物造型还没过关的画者,利用照片画人物画,那只能是摹照片,更谈不上主观、个性的艺术处理了。  发表于 2009-11-17 12:25
谢谢郭老师。我同意您的说法。主观性的表达也许正是解决当前工笔画画照片时弊的一种方式吧。  发表于 2009-11-17 11:43
王仁华作品有一个很大特点:艺术表现上的主观性和独特性。这种绘画感觉和艺术气质不是很多人所拥有的。  发表于 2009-11-15 23:51
发表于 2009-11-15 22:30:18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浙江嘉兴
郭老师个人总结性发言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站点统计|手机版|小黑屋|ai.art   

GMT+8, 2024-6-13 22:04 , Processed in 0.149991 second(s), 3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